近年来,盐城市大丰区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将村书记后备人才培育管理作为夯实基层党建根基的“关键工程”,打破地域身份限制、创新培养模式、优化管理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力过硬、群众公认的村书记后备人才队伍,为全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组织保障与人才支撑。
广开贤路,多渠道筑牢后备人才“基本盘”。实施村级“带头人后备人才百人培育计划”,推行“三个一批”,多措并举从各方面摸排发现具备条件担任村书记的优秀人才,从企事业单位人员、村(社区)干部中储备一批,从新农人、创业能人等群体中物色一批,请“百名示范”“千名领先”村书记等推荐一批。区委主要领导带头、四套班子领导干部包联镇街,逐村开展走访摸底调研,指导回引符合条件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致富能手,区镇联动开展集中调研了解。对有意向担任村书记的人员,实行区级联审,打破地域、身份、职业限制,以区为单位建立“村书记后备人才库”,截至目前已动态储备后备力量421余名,包括退役军人、经商返乡人员、致富带头人、高校毕业生不同类型,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蓄好源头活水。
精耕赋能,多维度锻造履职尽责“硬本领”。打造“理论+实践”双轨培养体系,实施区级示范培训、镇村全覆盖轮训模式,加强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农业技术、社会治理等内容的学习,组织2000余人次参加教学培训。深化落实村干部学历“8090计划”,点对点动员学历偏低的后备力量参加学历提升,推动383名村干部和后备力量完成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从“百名示范”“千名领先”村书记中优选一批后备人才“实践导师”,落实“传帮带”机制,通过“一带一”“一带多”进行结对帮带,形成以老带新的成长链条。择优选拔70名村级后备力量作为重点培训对象,由镇党委班子成员“一对一”挂钩联系,定期谈心谈话,跟踪帮促培养,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动态提效,全周期激活干事创业“强动力”。加大村书记“能上能下”工作力度,对不胜任现职的及时调整下来,村书记岗位出现空缺时,择优将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成熟后备人才选配上去,今年共计提拔使用村书记后备人才37人。建立“能进能出”工作机制,每年结合村书记队伍的进退留转和后备人才培养使用情况,及时发现补充新的优秀人才,同时加强对村书记后备人才的日常了解,动态掌握思想状况、工作实绩等,对表现不佳的及时从后备人才队伍中调整出去,确保后备力量“备而能用,备而顶用”。持续深化推进村书记专业化管理,落实村干部奖励报酬与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挂钩机制,不断提高村书记岗位吸引力,常态化开展从优秀村书记中招聘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目前已招录2批次共计7名优秀村书记进事业编,有效激发后备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