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报到后要到经济部门和社区网格一线实践锻炼,作为应届生,起初还真有点担心‘跟不上趟’。但参加了今天的岗前送岗会,听到了组织部的周密安排和前辈们的经验分享,现在心里有底多了,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充满期待!”近日,在南京市秦淮区2025年新录用公务员岗前实践送岗会上,新录用公务员代表的发言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近年来,为帮助年轻公务员系好履职“第一粒扣子”,秦淮区创新构建新录用公务员“6+3”递进式培养计划,通过“全周期”培养路径,助力“职场萌新”加速成长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
一线淬火:上好岗前实践必修课
针对新录用公务员普遍存在的实践经验不足、能力薄弱问题,秦淮区将基层一线作为“沾泥土”“接地气”的主课堂,精心设计为期6个月的“岗前实践第一课”。根据录用单位性质、个人专业背景等,分类安排5个月的园区项目、街道社区跟岗锻炼和1个月的经济、信访部门专项历练,全程跟踪“五个一”任务落实情况:学透一项政策、记好一本日记、承担一次专项、撰写一篇心得、报送一期快讯。2020年以来,全区已有350余名新录用公务员通过这门“必修课”,在实践中迅速适应环境,提升服务群众的本领。
“半年的基层一线实践,街道领导全程带着我熟悉情况、走访群众,手把手教方法、传经验,现在处理群众诉求,感觉越来越得心应手了。”2024年新录用公务员代表谈起岗前实践收获时感慨道。
导师领航:定制三年成长路线图
针对新录用公务员适岗履职、成长周期相对较长的痛点,牢牢抓住入职初期学习欲望最强、成长进步最快的“黄金时间”,打造为期3年的“思政业务双导师+护航导师”结对帮带体系。培养单位安排分管党建人事和具体业务的领导担任“思政业务双导师”,搭配多名中层业务骨干辅助开展“以老带新”,将工作智慧与业务技能转化为易吸收的“营养剂”、可传承的“活教材”。在全区范围内优选一批政治素质好、领导经验足、业务功底深的一级调研员担任“护航导师”,打破单位条线限制,按照业务相近、地域相邻、匹配度高的原则,将新录用公务员划分为若干专业小组,“一对一”签订《帮带培养协议》,进行精准指导。
通过构建“分阶段、递进式、个性化”的培养清单,明确素养提升、经验分享、应急处置、作风督导、系统评价等导师“五项职责”与主动学习、座谈调研、拓宽思考等学员“三项课题”,通过抓思想、传技能、砺作风、解难题,形成新录用公务员成长的完整闭环。
青苗培优:打造拔节生长加速器
区委组织部持续“架梯搭台”,为新录用公务员成长按下“快进键”。建立组工干部挂钩联系服务基层制度,全过程跟踪记录年轻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实践锻炼、考核奖惩和提拔晋升等成长轨迹,建立“学过什么、干过什么、胜任什么”的立体式科学化“潜力指数”清单。围绕这些数据,按照不同职务职级层次,建立近期使用、重点关注、中长期培养三类“青苗培优库”,目前,全区累计有395名新录用公务员入库培养,其中近七成已获得职务提拔或职级晋升,蓄足成长后劲。
“自2022年探索推行递进式培养计划以来,我们通过精选配备导师、明确职责清单、定期总结交流、实施效果双向评价等举措,从思想、业务、能力、作风和生活五个维度精准发力,有效帮助新录用公务员走稳走实职业生涯第一步。”秦淮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