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坚持了17年的“盛夏之约”,这是一座城与一群人的双向奔赴。
7月12日,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相城分会场即将拉开帷幕,为期一周左右的时间里,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才将走进这座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城区,寻觅属于自己的一方理想创业天地。
“相城愿与人才在双向奔赴中共享机遇、共创未来。”相城区委书记沈志栋说,相城将持续迭代完善人才政策体系,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筑梦圆梦。
相未来,成梦想,这是相城与人才许下的约定。近三年来,相城新增人才中青年占比达68%,95后创业者增速达230%。成绩的背后是相城久久为功的努力和勇于创新的探索。当下,一座崭新的创业相城、青春相城、活力相城,正用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的服务,让每一位扎根到此的英才都能大展身手、收获精彩。
创业无忧,让梦想找到安放的空间
随着人才招引“大战”愈演愈烈,给房补、发奖励、送场地已经成为各地政府的“常规”招数,层层叠加的人才政策要如何创新,才能发挥握指成拳的作用,促进良性循环?针对这一问题,相城区委人才办先后走访了全区20家高能级科创平台、230家“四上”企业,和各行业各领域的500多位人才进行面对面深度交流。通过实地调研,把发力点从单纯的物质奖励向承载能力提升、公共服务完善、创业成本降低等方面转变提升,以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制定人才政策的出发点,逐渐成为共识。
“我有好的创业想法,但不知道怎么落地。”刚刚从大企业离职的刘先生想自主创业,但寻找办公场地、注册创业公司,都让他茫然无措。恰在此时,在朋友圈看到的《相城区关于集聚青年人才打造“创业岛计划”的八条举措》(简称“创业人才八条”),让他眼前一亮。
在这份给予创业者的邀请函中,相城瞄准曾在大赛中获奖的青年人才,规划了以活力岛片区为牵引、总面积4万平方米的“创业岛”区域,给予4个“2”的补贴支持:20万元助燃资金是启动的第一份红包,2年零租孵化器置办好第一组工位,2年“就近住、免费住”人才公寓让创业者住进第一个家,2万元的综合服务券助力创业公司迈出实体运营的第一步。
“创业者有好的想法,都可以在相城这片沃土上播撒种子。”相城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4个“2”的补贴看似不多,却是创业项目拔节孕穗期最关键的雨露甘霖,帮助人才梦想开花。
在“创业人才八条”政策的强力加持下,刘先生的创业梦想仿佛按下了加速键。“一周内我们就完成了公司注册和团队入驻。”已入驻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零租孵化器”的他感慨道,“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齐全完备的配套设施,这些都让我们对未来满怀期望。”
在相城,每一颗创新创业的“种子”都值得被耐心呵护,都拥有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来到阳澄湖镇清水村,这片素有“美人腿”雅称的乡村大地上,集聚了咖啡、木作、陶艺、面包、机车等40余家主理人业态。
从互联网大厂辞职的Lily如今也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名为“阳澄拾光”的小院成为她计量时间的另一种方式:在露台看晚霞漫过麦田湖央,听摩托引擎与白鹭振翅和鸣交响……这位现实版“许红豆”对如今的生活十分满意,“相城给我的感受是,这儿的每一种生活方式都被尊重,每一个梦想都能找到安放的空间。”
为精心呵护乡村主理人业态的成长,相城区及时出台了“乡村人才八条”。“艺术策展、陶艺之旅、咖啡DIY,主理人开展活动,都可以按项目化的方式领取专项补助。”阳澄湖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区级媒体平台也积极帮助主理人拓展引流渠道,增强品牌的影响力。
“这里的主理人业态很丰富成熟,地理位置也可以用大隐于市来形容。”在漫园茶空间的主理人素心看来,引人流、聚人气,是主理人业态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烟火气才是‘结庐在人境’的根本追求。”
发展无忧,让产业与人才彼此成就
今年3月发布的《集聚产业人才推动产业发展的八条举措》(简称“产业人才八条”),让相城区“以薪定才”的人才评价模式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这一理念始于相城区委人才办与制造业企业的一场座谈,座谈会上,一家本土企业的负责人说出了他的困惑:“我们的员工虽然学历不突出,但经验丰富、技艺熟练,他们是我们公司真正需要的人才,为什么不能享受人才政策呢?”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相城不是个例。为进一步提升人才政策与地方发展、人才特点的匹配度,相城区委人才办在长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产业人才八条”,将年薪30万作为核心标准,瞄准全区“四上”企业中3600余名符合条件的员工,为他们授予“产业人才”头衔,不仅为他们办理“相城英才卡”,还可以享受专项奖励、人才房票、折扣消费券等激励。
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员工聂伟就是其中的一员。从苏州市职业大学(现苏州职业技术大学)毕业后加入中亿丰集团,聂伟一步步走上项目经理岗位,符合产业人才标准。按照最新政策,经聂伟所在企业自主申报后,相城区人社部门对“产业人才信息库”滚动更新并进行自动校验,无需他本人申请,即可兑现等同于博士研究生的人才标准奖励。
专项奖励是“产业人才八条”的核心政策,符合条件的产业人才将凭借个人积分排名,共同分享超千万元的现金奖励“大蛋糕”。据悉,产业人才的积分将根据产业类型、人才薪酬、企业产值年度水平指数和发展指数4个维度进行测算后统一排名,在相应排名区间内分配现金奖励。“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奖励措施,将人才贡献和企业贡献深度绑定。激励一个人才,就能带动一个企业,最终促进整个产业的繁荣。”在相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胡叶平看来,产业人才的精髓在“产业”二字,人才要在产业里成长,产业也要依靠人才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与人才的贡献息息相关。
在政策宣讲会上,大家发现,企业产值的上升会直接带来产业人才积分的变化。“只有做大、做强了企业产值,人才才能获得更高的增值激励。”中建新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有关负责人谢金明对产业人才的理念十分赞同,认为“这会大大调动产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生活无忧,让工作与生活双轨并行
“有了这张价值30万元的‘房票’,大大减轻了我安家相城的压力。”让江苏集萃苏科思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电气主管杨斐津津乐道的,是他作为紧缺人才,拿到了相城区发放的首张人才房票,这也是全市首张人才房票。
买房安居,是很多人才落地相城要考虑的头等大事。虽然科技、人社、工信等部门都有安家补贴,但由于标准不一,资源投放“撒胡椒面”,导致政策看似多,兑现如“拼图”,人才获得感不强。
“以往的安家补贴散落在8个部门,政策分散、体验感差。”人才的呼声引发了相城人才部门的共同思考:能不能把这些安家补贴都集成到一张房票上,实行统一扎口管理?
带着这样的思考,相城制定了《相城区人才房票补贴实施细则》,用1张房票承载起人才的安家梦。补贴前置的资金发放形式,也可以在购房时直接抵首付使用。新政发布仅一年,就已经有187位人才先后申领价值2300余万元的房票,带动了全区4个多亿的房产销售额。
“选择在相城购房,不仅因为宜居,更重要的是人才房票能直接抵充首付。”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徐女士说,“其他地方也有安家补贴,但手续多、流程长,还要分好几年拨付。”
根据相城区政策细则,新入职满6个月的本科生可申领8万元房票;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及教育、卫生、宣传文化等领域人才经区级认定后,可一次性获得最高50万元房票。“50万元的标准是基于市场调研的,目前相城新房平均首付约53万元。”相城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城接下来还将搭建“一网通办”平台,打破跨部门联办壁垒,探索“即达可享”“免申即享”等分级分类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人才体验,提升政策落地效率。
目前,相城全区有35个新建楼盘纳入房票房源库,累计1万余套优质房源可供人才选择。此外,相城区还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每季度前往上海举办“沪相联”推介活动,专门设立苏州相城楼市(上海)展厅,重点吸引应届硕士及博士毕业生来相城就业安家,通过政策推介、房源展示等举措,推动上海高端人才资源向相城流动,进一步夯实“双城联动”的发展格局,共绘“沪苏同城”美好画卷。
引进一个人才、创立一家企业、带动一个产业,这样的故事在相城不断上演。随着人才政策的持续加码,年轻的相城正悄悄蜕变为城市的“心脏”:首次跻身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规上工业总产值迈上2000亿元的新台阶,11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苏州市前列,立讯汽车等百亿级产业项目落户……“干货”满满的人才政策,正在栽出人才与产业互促成长的“一路繁花”。在相城这座四线并行的“黄金双十字”枢纽上,越来越多创业者的梦想先后起航,“常来相城、心想事成”成为青年人才茁壮成长的最佳注脚。
(陈诚 赵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