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国资国企聚力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引育,优化人才生态,持续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国资国企人才干部队伍,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推动海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人才引擎”。
坚持党管人才,打造海纳百川“强磁场”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海门区国资国企牢牢把握党管人才原则,树牢人才“第一资源”意识,在政策规划、统筹协调、延伸服务上狠下功夫。
强化顶层设计。全面对标世界一流,强化顶层设计,将人才规划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体系。坚持“二十字”标准,突出实干实绩导向,选优配强国企领导班子。全面落实“五突出五强化”选人用人机制,制定《区属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管理办法》,推进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强化责任落实。牢固树立“抓发展就要抓人才、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人才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加大人才工作督导考评力度,最大限度地凝聚全区国资国企抓人才工作合力。强化制度保障。先后出台《区属国有企业员工招聘工作意见》等5项制度文件,以“突出主营、按需招聘”为原则,全面实行公开招聘。充分利用“揭榜挂帅”“赛场选马”等市场化选用模式,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加大公开选拔与竞争上岗的工作力度,确保招才引智各项机制落地落实。
优化人才结构,锻造产才融合“蓄水池”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激活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加强多方聚才。坚持“内育外引”原则,开展“以才荐才”活动,通过人才“朋友圈”发现人才、推荐人才,拓宽人才来源渠道,从上海、苏州等地成功引进职业经理人6名,在房地产操盘、基金投向等多个领域发挥中高层次人才支撑作用。与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学校、科研院所合作,在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人员交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注重激励用才。推动全区313户国企子企业开展全员量化考评,全面实行全员绩效考核,确立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鲜明导向。海润集团制定特色化绩效系数评定细则,严格执行一岗一薪、易岗易薪;海晟集团出台《全员考证实施方案》等考核激励文件,强化对有经营实力、有专业技术的中高端人才的薪酬倾斜;海鸿集团在创投基金领域试行管理人项目跟投机制,探索地产板块外派人员薪酬改革。灵活柔性引才。紧扣企业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发展需要,设立专家人才咨询库,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搭建完善国资国企经营管理、专业技术、职业技能3支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全区国资国企共招引入选省市人才计划的高层次人才5名、“双一流”本硕学历员工217名、专业技术人才561名。
创新人才培育,创造育才有为“快车道”
深刻把握人才发展规律,统筹各层次人才培养,走好国资国企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完善系统化培养体系。启动“1+7+N”人才强企行动,清单式、分类化推进国企后备人才、中层管理人员、领导干部培养计划,有效推动人才成才、干事成事、国企优企。2020年国企改革以来,被提拔重用科职以上干部33名,135名优秀人才进入中层管理人员队伍,32名优秀人才担任子公司总经理助理,培育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高素质企业职工433人,1458人次获得区级以上个人或集体荣誉,为国企梯队式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源头活水。创新精准化培训模式。开设“国资大讲堂”,以培训机构、校企合作、产研联合、内外挂职锻炼、在线网络等为载体,连续两年分层分类开展“菁英人才”“匠星人才”提升培训班5期、各类集中培训83次。通过班级规模“小班化”、课程设置“专精特”,着力提升培训质量与效果。搭建多元化成长舞台。推出国资系统个性化“月学月训”计划,召开“学习新思想 岗位创佳绩”青年职工思想交流会,开展“薪火相传 赓续奋斗”经验交流会、劳模事迹宣讲会、“国资大讲堂”、国资监管制度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干部职工比学赶超的“狼性精神”。健全动态化考评体系。以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细化“能下”“能出”“能降”措施,刚性执行3%末位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彻底打破“大锅饭”“铁饭碗”生态,目前国企共调整或退出95人,以优胜劣汰机制倒逼国企人才队伍提能提质。
构建服务矩阵,营造拴心留才“生态圈”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全区国资国企持续创优环境,充分考虑人才发展各个环节的实际需要,为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提供精准服务、搭建广阔舞台。
管理“全周期”。立足贯彻新发展理念与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在区委组织部和人才办指导下,整合国资国企资源成立人才发展集团,为人才构建涵盖“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完整孵化链条,全力打造海门人才“服务商”,实现“以人为本、融合创新、聚集发展、合作共赢”。信息“数智化”。聚焦产业能级提升,以增强源头创新与关键技术供给能力为核心,依托“东洲英才码”数智化服务平台,完善“智慧国资”人事管理板块,建立健全“国企人才库”,合理制定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图谱,激发国企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服务“精准化”。加大人才公寓、青年人才驿站保障力度,参与建成人才公寓2300余套。积极开展青年人才“一站式”办事“云指南”,为人才提供“一对一”“多对一”服务。开展青年职工联谊、职工运动会、外地员工留海门过节等活动30余次,不断加强人才之间的交流,确保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是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海门国资国企将以“一示范四城市”建设为抓手,有效推动人才队伍的“智”“质”提升,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海门新实践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严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