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的培养与成长始终是干部队伍建设关键课题。近年来,盐城市盐都区抢抓公务员成长“黄金时期”,实施全链条全要素能力素质培养工程,通过分段式培养、递进式筛选、一体化培育,助力扣紧“第一粒扣子”,推动成长路上行稳致远。
凝心铸魂,把稳“信念之舵”
“江苏省委派人到盐城,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不久中共盐城县委建立,党的影响力迅速遍及全县……”。年初,在庄严肃穆的盐都革命陈列馆内,讲解员正在为年轻公务员们讲述盐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史、斗争史、英雄史。
浇花浇根,育苗育心。盐都区坚持把年轻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用好用活本地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精心打造红色教育“实境课堂”,组织140余名近年新入职年轻公务员赴盐都革命陈列馆、三胡故里和孙兰生平陈列馆等地,通过“沉浸式”参观、“微党课”展示、“初心讨论”等,推动年轻公务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每一次走进展馆,触摸历史,都是一次精神洗礼。”23年新入职公务员洪莉说。启动“青春心向党”宣讲活动,吸引了45名新入职公务员提交入党申请,为事业发展储备新生力量。
夯基固本,筑牢“压舱之石”
今年6月,盐都区40余名年轻公务员组团到杭州市上城区“湖滨晴雨”民情民意工作室,学习社区基层治理先进经验做法,“一室、六站、两员、四报”“晴雨工作法”让“后浪”们深受启发,受益匪浅。这是盐都区青年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现场教学活动之一。
对成长期的年轻公务员,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盐都区针对年轻公务员短板弱项,积极搭建各类学习交流平台,缩短“入行”到“入门”周期,筑牢成长基石。6月13-14日,盐都区组织开展了一场素质拓展活动,设计团队挑战、无领导小组讨论等环节,150多名年轻公务员被分成4个小组,在“你说我听”中考察临场应变、组织协调、语言表达等能力。60余名年轻公务员们围绕经济发展、创新开放、城市建设等热点领域,开展“我为盐都发展献一策”专题调研,形成26篇富有洞见、极具价值的调研报告。全区各部门(单位)联合开展优秀年轻科级干部经验交流分享会等活动52场,900多人次参与其中,在思维碰撞中迸发创新创造的火花,营造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强筋壮骨,撑起“击水之楫”
从象牙塔到乡镇机关,短短两年时间,“95后”年轻公务员陶晶从青涩懵懂的研究生,成长为业务较熟练的乡镇干部,她说“这一切离不开导师的帮带”。
为帮助从“学校门”跨进“机关门”的年轻干部缩短调适期,盐都区实施年轻公务员“青苗”工程,建立年轻公务员导师帮带制度,为2022、2023年入职的142名年轻公务员配备政治思想导师和业务能力导师284名,由所在单位政治过硬、经验丰富的骨干担任,制定“一人一策”帮带培养方案,手把手传授工作方法、实践经验。构建“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的业务技能培养体系,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业务技能提升活动。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年轻公务员实地参观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圃,邀请农科所专家讲解水稻播种过程、小麦形状采集等知识;区财政局举办4期青年干部“擂台赛”,组织年轻公务员登台讲业务、说成绩、谈体会;区市场监管局召开全系统行政执法业务培训会,“以案释法”解析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帮助年轻公务员“蓄势赋能”。
经风见雨,扬起“远航之帆”
“非常感谢组织给我这次挂职锻炼的机会,我会尽快转变工作角色、发挥专业特长,以高度的责任感完成挂职单位交办的各项任务。”2024年盐都区优秀青年人才挂职锻炼工作布置会上,区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年轻公务员刘栋作为代表发言。测控专业背景的他,将赴区发改委开展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
盐都区坚持人岗相适原则,在征求个人和单位意见的基础上,选派一批年轻公务员到发展一线干事、攻坚一线提能、基层一线深耕,让他们在挂职锻炼中见世面、壮筋骨。自培养工程实施以来,先后有173名年轻公务员到招商选资、项目建设、文旅打造、信访维稳等部门“求取真经”,6名年轻公务员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院所交流挂职,参与毕业生招聘、高端人才引进、高能级平台共建等工作。
这项培养工程,不仅是对年轻公务员能力素质的跟进培养,也是发现和储备优秀年轻干部苗子的过程。区委组织部成立了全程纪实工作组,部机关相关科室同志参与其中,定期进行复盘汇总,定性评价综合表现和个性特点,形成个人成长纪实档案,先后有65名年轻公务员纳入后备干部培养库,4人提拔担任部门(单位)副职、56人担任中层职务。盐都区委组织部公务员管理相关负责同志说,“我们将持续探索通过更多方式、更多途径强化公务员能力素质培养,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在发展过程中担当更加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