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考核内容,增强“考什么”的针对性。将平时考核作为公务员日常工作和表现的考察与记录,以公务员岗位职责和阶段工作任务目标为基础,突出“以德为先、以绩为主”导向,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五大方面。根据“岗位对责,绩效对账”要求,充分考虑不同级别、不同岗位公务员特点,科学设置“共性+个性+特殊”的考核指标体系,全方位考核干部完成工作数量和质量,评价干部政治表现和工作实绩,将“笼统考”变“精准考”,力保考出实力、考出效果。
严格规范管理,提升“怎么考”的科学性。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责任分工。考核以季度为周期,实行日考勤、月小结、季考评,由公务员本人定期撰写工作小结,分管领导根据出勤情况、奖惩情况与处分情况等,对公务员做出点评并给予考核等次建议,再由主要领导或考核领导小组出具备案意见,推动各单位形成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公务员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每季度结束单位要开展平时考核工作,并将平时考核结果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县委组织部建立平时考核抽查制度,对平时考核工作进行政策指导,不定期抽查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并进行通报。
加强结果运用,树好“如何用”的导向性。紧盯平时考核结果运用,坚持“考用结合”原则,对平时考核表现一贯优秀的公务员,将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培养教育、评优奖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对平时考核结果一般、较差等次累计两次及以上的公务员,年度考核原则上将确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等次。年度考核优秀的,需平时考核好等次占考核周期一半以上。2023年度考核,就有15家单位因平时考核结果运用不充分被退回。让平时考核考好考坏“一个样”变成“不一样”,进而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政治生态,充分发挥平时考核精准及时的作用,让制度红利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