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 工 > 市县

第七届“苏州杰出人才奖”获奖名单公布

他们,这样“闪耀”苏州

2024年01月12日 09:04 来源:新华日报

  新年伊始,苏州“人才最高奖”迎来新得主。

  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日前正式发布第七届“苏州杰出人才奖”获奖名单,马瑜婷、王尧、王森、江必旺、陈文源、陈家元、周剑、姚建萍、黄建安9人入选。这一奖项自2005年设立以来,每3年评选一次,至今共有49人获奖,评选不仅显示了苏州健全人才队伍、释放人才活力、涵养创新生态的魄力,也展现了新时代苏州人才风貌。

  “群星”闪耀,熠熠生辉,苏州再次以城市之名,致敬杰出人才。

  刷新科技创新高度

  根据“苏州杰出人才奖”评选办法,本届评选范围设定为在苏工作满三年,在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为苏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

  “评选既面向‘高精尖缺’的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同时也注重发现产业一线的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全面吸纳。”苏州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前期推荐工作采取组织推荐和社团、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共有106人参评,其中组织推荐76人,社团、个人自荐30人,获得过国家级奖项和荣誉称号的60人。其中一批科技工作者,不断刷新着苏州科技创新的高度。

  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党的二十大代表马瑜婷,以科技报国为使命,开辟肿瘤免疫学研究新赛道,选择“应激调控肿瘤免疫”的独特视角持续攻关15年,推动建立了原创理论体系,挖掘出多个新型治疗靶点及生物标志物,助力创新药物和伴随诊断试剂的开发,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黄建安,作为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工作专家组呼吸内科组成员,他带领团队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聚焦专科前沿技术,推动全省肺癌规范化诊治。团队还获评国家呼吸系统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单位,成为全国仅有的10家单位之一。

  人才兴则城市兴,一个人带动一个团队、影响一群人的佳话在苏州不断上演。截至目前,苏州人才总量已超过370万,高层次人才总量超38万,他们奔赴在城市创新一线,“杰出人才”的评选,对于广大人才群体的引领示范作用不言而喻,对苏州持之以恒打造创新之城的引擎推动作用也必将加速释放。

  塑造产业竞争优势

  靠人才驱动创新,靠创新塑造产业竞争力,在苏州,人才与产业早已呈现出“双螺旋”上升的趋势。

  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文源,带领公司聚焦全球高端工业检测领域,以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为己任,取得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实现多款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成为全国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必旺是纳米微球合成领域专家,他带领团队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生物医药、平板显示等重要产业领域关键材料自主可控,为中国硅胶色谱填料制备技术从空白走向世界领先作出突出贡献。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家元,国内知名挖掘机专家,带领团队打造全球知名工程机械企业,公司连续12年保持中国挖掘机销量第一,连续2年全球挖掘机销量第一,产品获中国设计红星奖、金点设计奖等奖项。

  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剑,深耕太阳能光伏领域十余年,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他立志走好自主创新之路,以核心设备国产化为己任,带领研发团队从实现丝网印刷设备国产化,到引领异质结技术应用,内伸外延实现整线供应,不断突破,秉持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从创业之初的简陋车间,成长为今天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并两度入围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

  面对“苏州智造”强基提质新要求,正是有这么一批企业家,他们拿出科学家的钻研劲头和实干家的拼搏精神,不断推动城市产业提速抢滩、卡位布局,也让苏州在新征程上底气十足。

  添彩人文苏州建设

  前不久举行的中共苏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提出,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着力巩固共同思想基础,深化人文经济学研究,传承延续城市文脉,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打造全面展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最美窗口。

  文脉赓续,弦歌不绝。正是一代代“杰出人才”精心雕琢风物、书写卓尔不群的诗篇,才让这座城市名誉古今、蜚声海内,成就了一个人人心向往之的美好苏州。

  本次获奖的苏绣大师姚建萍,曾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四度获山花奖金奖。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她从事苏绣事业40余年,形成独具特色的“融针绣”风格,多次创作苏绣国礼,推动苏绣技艺传承,累计培养上百名优秀刺绣人才。

  从匠人到匠师,从生活到艺术。“世界级”西点烘焙大师王森,多年潜心钻研烘焙制作技艺,作品多次走出国门,并主持制定最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他长期致力于技能人才培养,成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被授牌为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先后培养出20余位世界烘焙西点职业技能大赛冠军,累计培养出技能人才超20万人,为中国烘焙西点行业的基础性建设作出重大贡献。聚焦乡村振兴,打造的王森创业创新街区,每年吸引打卡人数近百万,成为赋能乡村振兴、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

  匠心传承,文以载道。苏州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市文联主席(兼)王尧,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曾获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在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和散文小说创作等方面的杰出建树,让王尧成为新时代人文苏州的“一面旗帜”。

  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相互成就、双向奔赴。苏州将持续打响“人到苏州必有为”品牌,让各类人才在可感、可知、有温度的“苏式”服务中干事兴业、实现梦想、成就自己,也将助力杰出人才在全市人才群体中发挥更大示范引领作用,为苏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在前、做示范中当好排头兵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盛 峥)

0
+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点评

评论 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