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县聚焦村“两委”干部招引难、储备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探索“员额制”管理,通过拓宽渠道引才、管育结合赋能、保障待遇留人等措施,储足村级后备干部,筑牢了基层战斗堡垒。
拓宽渠道,储足源头活水
“采用公开招聘形式,扩大村级后备干部来源,部分岗位开考比例居然达1∶10,大量优秀人才充实了村级后备力量。”凌城镇组织委员毛阿宁说。
该县为全县400个村(社区)核定村“两委”职数3204个,划定职责标准,通过合作社先聘再招等方式,在届中为后备干部流转出空缺职数156个。以镇为单位,发布招聘简章,通过基层推荐、干部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等方式,打破行业、身份和地域限制,面向社会人员公开招聘,把政治素质硬、带富能力强、有敬业奉献精神作为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的“硬指标”,重点将致富带富能手、创业有成的大中专毕业生、有发展潜力的现任村干部选拔充实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之中。截至目前已招聘15批次,516人参加考试,232人补充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管育结合,一线增长才能
高作镇组织委员汪权展示了《村级后备干部量化积分表》,表格从矛盾化解、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方面分条分类积分,各个后备干部的业务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清晰明了”“量化可查”。
该县坚持“管育”齐发力、多措并举,不断提升村级后备干部工作能力。举办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开展交流研讨学习会、“人才下乡”培训等,镇党委书记带头讲党课,后备干部轮流上台讲体会,共计参训815人次;组织学历提升行动,目前村级后备干部大专及以上学历已达80%,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建立考核档案,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特别优秀的人员纳入“员额制”管理,对于连续几年考核表现不佳的,综合分析研判,决定去留,让村级后备干部“有进有出”“能上能下”,确保素质过硬、结构稳定。
保障待遇,给位子涨薪酬
“村干部绩效薪酬与村考核等次挂钩,20个村按照4个等次领取绩效奖励,第一等次高达2万元。”岚山镇组织委员王晓亮说道。
该县落实村干部激励制度,确保后备干部既要选得出,用得好,更要留得下。试用期结束后,组织开展综合考核,通过上级考评、同级互评、下级测评、群众评议,评出党性觉悟高、群众口碑好、工作能力强的后备干部,给予村“两委”干部薪酬待遇,其余后备干部参照领取薪酬及绩效,以绩定酬,确保“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近年来选拔78名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变“备而不用”为“常备常用”。在评先评优中向村级后备干部倾斜,优先培养为党员,特别优秀的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让后备干部感到工作有奔头、发展有盼头。 (郭翔 刘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