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定位,在人才招引上出“实招”。制定出台市场化引才荐才奖励实施办法,支持用人单位通过承办和参加学术会议、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等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探索发挥猎头机构引才融智作用,给予精准化引才奖励,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引荐人才的积极性。结合高校学科优势和人才科研特长,先后在西安、武汉、天津3地设立“引才驿站”,将招才引智“桥头堡”推进至人才“家门口”。梳理历届科技镇长团团员、在外乡贤所在学科、所在领域等优势资源,先后聘任50余名“引才大使”,扩大招才引智“朋友圈”,各方每年帮助推荐高层次人才超百人,年均签订人才引进、科技研发、平台共建等各类合作协议200余项。
精细培育,在人才孵化上出“硬招”。围绕“3+3”产业布局及10条优势产业链发展方向,组织开展人才助力产业强链系列活动,推进以产引才、以才促产。连续5年举办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吸引来自国内外360余名高层次人才报名参赛,落地人才成果30项。高效能推进人才分类引育,连续多年实施“秦邮人才集聚计划”和“秦邮英才培育计划”,协同推进高端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培养,累计入选国家级人才10人、省“双创计划”53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54人、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195人,培育“秦邮英才”165人。2022年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8人、省“双创计划”4人,均位居扬州各县市区第一。
提优保障,在人才服务上出“真招”。高标准制定出台“人才新政10条”,加大人才资助力度,丰富人才服务举措,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人才精细化跟踪服务“普惠制”体系,从住房保障、医疗保健、子女就学、配偶就业、教育培训等方面精准回应人才期盼,先后惠及秦邮英才165人。深化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一件事”改革,持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着力解决人才共性的发展需求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每年举办金融路演活动5场以上,争取“人才贷”“苏科贷”等金融资金支持5000万元以上,帮助人才和企业减负提质。实施青年人才安居工程,持续打造“人才公寓+购(租)房补贴”为一体的青年住房保障体系,累计建设完成人才公寓1953套,为更多人才安心来邮、留邮解决“后院”“后路”问题。(王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