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中国古代有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身边的那些先锋模范就是我们见贤思齐的标准、端正作风的镜鉴。从今天起《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以先锋模范为镜”,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体会群众路线的精髓。今天,我们首先来追忆“2011感动中国人物”,老百姓眼中的“草鞋书记”杨善洲。在杨善洲留下的照片中,他的裤腿儿常常是卷着的,与农民没有两样,下乡时碰到插秧就插秧,遇到收稻就收稻,在乡亲们面前,杨善洲从来不讲大道理,他觉得做给群众看,群众才会信服。杨兆华:在他身边工作这十多年期间,从来没有见过他穿过西装、穿过皮鞋,最好的衣服就是两套涤卡衣服,那个是到省上开会的时候才穿的一个。宁升功:就一个领导干部,真的是要像杨善洲那样,置身于人民群众当中,大家不觉得他是领导,这个(自己)比较就做得不够。不搞特权、不搞特殊化,杨善洲的家人没有一个因为他得到过特殊照顾。1988年,杨善洲从地委书记的位置上离休时,他的所有家人都是农村户口。解毅:他就是把自己是共产党员是公家的人这一点看得是非常重的,他从来没有公权私用,从来没有让自己身边的人和家里人沾自己的什么光,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离休后,杨善洲主动放弃到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来到施甸县大亮山植树造林。杨善洲:我从来不是为了钱,如果为了钱我就不需要来这里这样苦。林场没有房屋,杨善洲住了9年的窝棚,在大亮山的22年间,杨善洲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2009年,杨善洲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交给国家,政府因此奖励他20万元,杨善洲把10万捐给了保山一中设立奖学金,6万捐给林场和当地百姓,一生清贫的他这次留下了4万元给他最亏欠的妻子养老送终。2010年10月10号,杨善洲因病医治无效,静静地走了。对于身后事,他留下遗言:不请客,不接礼,不铺张,不浪费。学习杨善洲,不光是学会卷起裤管儿干农活,学会不打官腔,更要学他一辈子不搞特权、一辈子不疏离群众、一辈子不计较个人得失。照照杨善洲这面镜子,看看还有什么地方有差距,还有哪些功夫没下足,这是端正思想作风的需要,也是领导干部赢得民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