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更新
热播课件
(5)院士王学浩:一生为“肝” 勇闯禁区
内容介绍
继续来看《时代最强音》。33年前,江苏省人民医院一名普通的外科医生开创了中国大陆活体肝移植领域的先河,让无数患者重获新生。工作54年来,他不断突破医学禁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院士”医生王学浩。每周一上午,77岁的王学浩都会准时出现在江苏省人民医院门诊,为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看病。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王学浩:世界上肝癌发病率55%在中国,所以中国肝胆外科的医生责任很大。1965年,王学浩从南京医学院毕业后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工作,让他感受到了做医生的莫大价值。带着造福病人这份初心,1983年,王学浩前往美国进修,师从“世界肝移植之父”斯塔兹尔教授。那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开展肝移植手术的条件都不成熟,王学浩只能把肝移植的梦想埋在心底,转而对碘化油诊断早期肝癌进行针对性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王学浩:在老鼠身上(做)动物实验,发现碘化油能够特异性地滞留在肿瘤区域。1987年,王学浩在国际上首次发布碘化油结合化疗药物导向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成果,至今仍是肝癌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在成功面前,王学浩没有满足。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王学浩:终末期肝病,经过常规的治疗方法不能逆转预后的,只有肝移植能够挽救他的生命。肝移植是一项精细而浩大的高难度生命工程。1988年,巴西开展了世界上第一例活体肝移植手术,王学浩敏锐地意识到,活体换肝能为更多晚期肝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但风险系数也是成倍增加。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王学浩:外国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们能做的事情,我们都能做。每天数台肝切除手术、大量的动物实验、计划周密的手术方案,喜欢挑战的王学浩时刻都在为这一突破做准备。直到1995年,一位叫席爱梅的年轻女子决定捐肝救夫。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医生夏永祥:国外有移植医生就因为供体死亡,吊销了终身的医师资格甚至有的吃了官司,当时王院士跟他团队就讲,你们不要紧张,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的话,我一人承担。我国首例活体供肝异体部分移植手术由省人民医院于1月5号顺利完成后。从成人活体肝移植到儿童活体肝移植,再到急诊活体肝移植,王学浩带领团队闯过一个个难关,创下活体肝移植领域的多项全国第一,上千名患者通过王学浩的肝移植手术重获新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王学浩:学术上是无止境的,追求也是无止境的。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浦立勇:他最大的快乐就是考虑怎么治疗肝癌的问题。如今,年近八旬的王学浩依然坚守在临床和科研一线,又开始带领团队研究肝移植后抗排异治疗的新命题。他也把毕生的医学经验,对年轻人倾囊相授,先后培养了“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等一大批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王学浩:只要身体条件许可,就应该工作在第一线,只要我们努力一把,就可能把他(病人)从死亡线拯救出来,这个也是我们的动力。

主办单位: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C)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 苏ICP备2021028354号-1

./t20190614_408543_ex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