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扬州市邗江区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实施全领域“点亮心愿工程”,推出“心服务·邗我办”党群服务品牌,确保在主题教育中让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发展见成效。
把群众关心的“小事”当作主题教育的“大事”
近日,一张粘贴在心愿板上的纸条引起了扬州市邗江区蒋王街道四联村党总支的关注,“希望村里帮忙预约网上医生排号就诊”,这是四联村晏庄组村民董桂云的微心愿,也是村里老人的普遍心声。为帮助老人解决看病时不会网上挂号的这一难题,邗江区蒋王街道四联村与扬大附属医院共同打造了“心连心”24小时帮助预约平台,打造老年人家门口的“三甲医院”。
群众心里的“一点心愿”就是党员心头的“所有挂念”,就是将“纸上学”变“事上见”的重点指向。今年9月以来,邗江区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群众出题、党委领题、干部解题、区委破题”的工作思路,建立全区处级领导干部“三个联系”工作机制,即联系一个基层党组织、联系一名困难群众、联系抓好一件民生实事。目前,全区处级领导干部分别牵头挂包、限期解决农村养老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餐饮单位安全隐患整治等41条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会办解决环卫工人养老保险缴纳等信访突出问题46件。
“戎归邗城,就在‘江’来”招聘会点亮退役军人“就业心愿”,双桥街道“邗小哥门诊”撑起暖“新”健康保护伞,西湖街道“槐柳街市”解决工人“用餐难”……“点亮心愿工程”实施以来,邗江区推出“各村(社区)集单汇心愿、镇(街道、园区)审单明类别、区委部门派单晰责任、挂钩单位接单抓落实、基层群众评单促实效”“五单”服务为民模式,累计收集基层群众“心愿”720余条。
把企业头疼的“难题”当作检验作风的“考题”
近期,邗江区行政审批局就组织发改、工信、资规、生态环境、税务、水利等窗口工作人员围绕方巷镇向阳新能源项目开工,进行集中会办,目前项目已实现“六证齐发”。
如何围绕“以学促干、向‘新’而行”主题,聚焦彰显“好地方”主城担当?追根到底,关键在人,落脚点在弘扬“硬严紧实”作风上。
聚焦困扰企业的“引才难、创新缺”等难题,邗江区抓住“关键少数”示范效应,开展产业链党建人才引领、干企同训、点亮心愿“三大工程”。按照生物健康、微电子、数字经济等12条产业链,由处级领导干部挂任产业链党委书记,组织链上企业党组织书记与涉及部门、镇街(园区)党组织书记同题共学,上好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课、主题教育业务培训课、产业前沿形势课、破题解难研讨课,目前已开展“干企同训”2期,覆盖干企党组织书记124人、涉及企业70余家,收集诉求问题68条、即时解决苏美达、罗思韦尔企业专利申报等问题17条。
“我们点亮企业的心愿,不仅在于满足‘点’上企业的个性化诉求,更在于解决‘面’上经济的共性化问题。”邗江区主题教育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邗江区制定实施全区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细则》,处级领导干部领题“下基层”推动工作落实;数控成形机床产业集群上榜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为苏中苏北唯一。
把村级经济的“堵点”当作以学促干的“重点”
“如今,有了‘卖什么’的底子,还请书记关心,帮我们多找找‘卖给谁’的路子。”今年,新任槐泗镇许巷村“第一书记”宋林云在走访调研时记下了该村“扬邗大米”负责人戚明珠的“心愿”。就在11月初,在宋林云的牵线下,扬州京华城商圈知名餐饮企业与许巷村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拓宽许巷村农副产品销路,实现了村企双赢。
9-11月,“庆丰收、促增收”百村擂台大比武、“金秋消费季·邗江供销合作社在行动”等邗江·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节庆活动正在邗城大地轮番上演。在方巷镇举办的丰收节开幕式暨现代农业产业链推进会中,当地设立了丰收大街,为沿湖村、许巷村等6个村增收30余万元。
据悉,邗江区把“抓党建促增收”作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将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作为全区党员干部“以学促干”的必修课。在开展现代农业产业链“点亮心愿”工程的基础上,区委先后4次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行部署,发布“为村减负12条责任清单”,每年投入不少于4000万元实施“十百千万”工程,预计2025年实现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50万元。
写好“促增收”这个大课题,既要推动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更要推动人往基层走,锻造乡村振兴“人”的力量。邗江区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题教育培训班,把促增收实效与村党组织书记培养选拔挂钩,配强“头雁”队伍;与12家省级机关“为民先锋团”结对共建,明确区级机关部门、重点企业与60个村集体经济发展重点村结对帮扶,用好“结对”力量;依托市乡土人才“三带”研修学院培训点,推动20名“邗城乡土名匠(名师)”、66名“土专家”“田秀才”与村党组织书记同上乡村振兴理论课、增收富民研修课,集聚振兴“能人”,已带动120余户村民实现致富“心愿”。